新闻资讯

张一鸣:一位优秀的CEO,首先要成为优秀的HR。

创建时间:2020-07-20 16:01

转自:人力资源分享汇

字节跳动疯狂扩张,大举招人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

 

坊间一直传闻,只要字节跳动想要的人,都会拿巨资先把对方砸晕了再说。有人甚至开玩笑说,华为、腾讯、阿里等标杆企业,其实已经成了字节跳动的“黄埔军校”。

 

因为字节跳动就盯着这几家标杆企业,定向挖人。

 

我们在之前也讲过,在疫情中,别的公司都在缩衣减食,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可唯独只有字节跳动这家公司还在全球遍地招人,其计划今年的总员工要达到10万人,人数将超阿里。

 

目前,字节跳动拥有6万员工,也就是说,今年内还要招接近4万人。

 

HRGO询问了几位对字节跳动比较熟悉的猎头,他们都告诉我比较喜欢给字节跳动推荐人,原因有三:

 

1、从不拖欠猎头费,给钱爽快;

2、开价高,对眼的人,绝不纠结薪资;

3、HR专业,需求和意图,说的清楚明白。

 

明眼人都可以看出,字节跳动是相当重视人力资源的工作的,为什么?一切还要从字节跳动的创始人,张一鸣说起。

 

01

字节跳动的老大

是一位不折不扣的HR

 

说起招聘与张一鸣,其实有很多故事可以谈的。

 

有一次,记得是在字节跳动7周年的会上,张一鸣公开怼了自己的HR。起因是招聘项目经理的JD上写了:有5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,具有日活千万量级以上的产品规划和产品迭代实施经验。

 

看到这个JD后,张一鸣直接找HR说:要按这个要求,陈林(创新业务负责人)、张楠(字节跳动(中国)CEO),我们公司一大批PM,一个都进不来,连我自己都进不来!

 

你可能觉得,不就是岗位要求写得太高了嘛,改改不就行了?

 

其实不是,张一鸣之所以会发大火,本质上是因为这个HR在偷懒。

 

因为这样写JD不仅很容易,而且包括之后面试也会很简单,因为无形中已经把候选人筛掉了一大层。

 

可对HR来说,一味地提高面试者的要求,是一家公司正确的招聘法则吗?

 

张一鸣说了:我们招人一直秉承的观念,是找到最合适的人,特质是不是真正契合,关注人的基本面。学校、相关经历、title都没那么重要。

 

我们常说,HR要做到像CEO那样,懂业务、懂经营、懂管理。

 

但在张一鸣身上,人们看到了一个CEO,做到了像HR那样,懂招聘、懂员工、懂人性。

 

 

02

穿过雾霾见候选人

从下午一直聊到凌晨

 

或许在一家公司成立之初,CEO都是一个多面手。

 

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刚成立的前几年,有相当一部分员工,都是由他一个一个去招来的。如果你看了他早期的微博或朋友圈,一定能看到大量有关他兼职“招聘HR”的身影。

 

字节旗下的今日头条创立于2012年,爆发于2015年。那年,头条推出了“千人万元”计划和内容创业孵化器,第二年的头条号总数瞬间就从3万飙升到了30万,翻了10倍。同时,用户量达到了3.5亿,日活跃用户突破3500万。

 

那一年的冬天,北京雾霾很严重,而张一鸣在干嘛呢?招人。

 

下班了,招人;下雪了,还招人。

 

 

他招人的时候,也能明显看出HR的影子。他曾发表动态:“冰天雪地、一丝不挂、720度向前翻腾三周半诚心跪求:高级UI设计师、够细心、有洁癖、有sense。”

 

张一鸣自己是程序员,但他也招过HR和财务,在招HR时,他觉得一定要高情商,人脉广,亲和力好,上进心足。

 

张一鸣也对外界说过:要是自己夜归的话,最多的情况就是去见候选人,有时候从下午一直聊到凌晨我相信并不是每一个CEO都是一个合格的HR,但我自己在努力做一个认真诚恳的HR。

 

披星戴月,穿过雾霾,去见面试候选人。

 

这一点,用张一鸣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不是人家不优秀,可能是你太懒了,既误了自己,又误了别人。

 

03

相互吸引,持续共鸣

是招聘的最高法则

 

梁汝波(张一鸣大学室友,抖音APP创始,今日头条技术总监)透露,字节跳动的前100名员工,全部都是由张一鸣亲自面试的,后面两年公司发展快起来了,他只能面试一部分,但基本每个Offer也都会经他确认。

 

问到张一鸣招人的诀窍时,梁汝波说了两点:一是人认准,二是“死皮赖脸”。这个方法,让张一鸣不仅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,也在早年“招”到了自己的妻子。

 

而问张一鸣自己的时候,他说了另外两点:一是留心,二是诚意。

 

他曾连续几周去见同一个人,就在对方的小区面试,张一鸣对HR的要求也是如此,只要遇到了不错的人,时间地点都无所谓。

 

HR与候选人的相互吸引,是可遇不可求的,可见,张一鸣在这其中投入了不少心血。

 

作为HR,我们是不是也要克服一下自己有时候想懒惰的毛病,认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,然后费精力去找和选。

 

一个牛逼的人抵得上10个不合适的人,可以把之前开给两个不合适的人的薪水,给他一个人,让他获得略高于市场价的回报,人家心里也舒服。

 

在字节跳动的人才观念里,成本不是问题,人才的产出才是问题,可很多公司都是反的。只有保持高的人才ROI(投资回报率),公司的竞争力就能保证。

 

这位强势崛起的字节跳动的创始人,就像他自己的名字一样,一直在寻找优秀的人相互共鸣。现在回头去看,字节跳动今天这般大力招聘,其实早在创立之初就已有了传统。

 

若是张一鸣没有创建字节跳动,定会成为一枚卓越的HR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