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点任正非的2020:说得最多的两个字,居然是它!
转自:人力资源分享汇
腾讯科技,最近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
他们整理了任正非在2020年内的公开演讲,并梳理出会上出现的高频词汇,最后统计出了「任正非发言的高频词TOP10」。
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,让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。
在今年的公开讲话中,任正非最常说的几个词,既不是华为,也不是鸿蒙,而是美国、国家、技术、战略等等。
很难想象,一位 76 岁的老人,从原来无比低调、不轻易公开露面的他,到现在需要在面对美国国家层面的打压、亲人被谋害而分离这等痛心的事情,任正非还能心系大局、稳健思考。
这一份气量,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,但值得每个人学习。
01
美国、国家:
华为正面临的困境
对于这份任正非的讲话高频词,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区间。
第一区间:美国、国家。
第二区间:技术、发展、战略。
第三区间:中国、学习、人才、教育。
在第一区间里,“美国”出现的频次高达200次,非常直观地呈现出目前华为所面临的困境。甚至从一些历史因素来看,原本低调的任正非近年变得活跃,大半原因都是拜美国所赐。
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,已经不是一家年轻企业了。
在前些年,人们不了解华为,是因为在3G时代前的华为,更多的是在通讯的大行业中深耕潜伏。那个阶段的任正非,也几乎从来不对外讲话,即使到后来华为产品在市场上有足够强的反响了,消费者对于华为背后的BOSS,也依旧了解不多。
国外媒体曾无奈表示:
“我们对华为这家正在偷偷崛起的中国企业了解甚少,比如它背后的领导者任正非,自华为1987年成立以来的前31年里,据官方记载,他一共就只接受了5-6次采访。”
后来打破专心于自身发展的任正非,是因为一个噩耗——2018年12月1日,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,在温哥华被捕。
此后,美国针对华为的疯狂打压正式开启:划入实体清单、鼓吹安全隐患、拉结欧美国家、清除华为产品、切断供应来源... ...
据统计,被迫陷入生存困境后,任正非接受了采访的次数陡然上升,从原来的三十多年共 5-6 次,猛增到两年就高达 37 次的国内外媒体采访。
这背后的缘由,人尽皆知。
2019年7月18日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松山湖基地接受意大利媒体的采访,《共和报》、《24小时太阳报》、意大利通讯社等在内的意大利主流媒体悉数到场。有记者很刁钻地提问:
“直到去年12月,您在媒体上露面都非常少,但是您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拘留以后,您出来与媒体沟通更多了,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?”
任正非是一个不愿意多讲话的人,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底线。
美国把商业竞争上升到政治冲突,又把家庭安危牵扯到企业竞争,煽动国际媒体集体抹黑华为,全世界都开始对华为有了成见。
这时的任正非任凭有多么笃定,也无法再心平气和了。
就像任正非的回答一样:“我认为,我有责任在危难时刻站出来多讲话,把乌云抹去,透出一点光来。”
任何专注的人,可以无所谓质疑和嘲讽,但唯独家国不可忍受。
02
技术、发展、战略:
华为突破困境的破局
要是第一区间体现的是华为的困境,那第二区间则正好体现了任正非的破局之道。
“技术、发展、战略”,不仅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话,更是华为一直坚持的事,是华为最强大的武器之一。
人们知道,来自美国的打击是从5G诞生后才有的,但很少有人真的清楚,任正非针对一切还未到来的危险,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。
2019年3月,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公布数据称,2018年里,华为向该机构提交了 5405份 专利申请,在全球所有企业中称霸第一。
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·高锐,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感叹道:“这是有史以来,一家公司创下的最高纪录。”
破局之道不是说说而已,如果你真的有意去了解华为,就能明白为何美国要举国之力来与之抗衡了。
我们不妨来说说华为的业务范围和竞争对手(不完全):
在无线网络技术领域,主要竞争对手有高通等;
在云服务领域,主要竞争对手有谷歌、微软等;
在消费者终端领域,主要竞争对手有三星、苹果等;
在企业设备领域,主要竞争对手有思科、IBM、惠普等;
在通信设备领域,主要竞争对手有爱立信、三星、诺基亚等;
在半导体芯片领域,主要竞争对手有高通、英特尔、英伟达等;
那在这些领域中,华为的表现如何呢?
在云服务领域,华为进入全球前十;
在消费者终端领域,华为已经成为世界前三;
在通信设备领域,华为已超过安立信,成为第一;
在无线网络技术领域,华为的唯一对手只有高通;
在企业设备领域,华为仅次于思科,位列全球第二;
在半导体芯片领域,华为进入世界前十,位居第六;
或许很多领域,我们都未曾接触到,但看到华为这满满的成就,自豪之情依旧难以掩盖得住。
不知不觉之中,任正非已经围着华为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战略城池。
研发受阻了,他能大手一挥,批下上千亿的研发投入;人才紧缺了,他能一纸昭告,天价广纳天下人才。
在这里,又想起了任总在一次采访上说的话:
“有人说美国要把华为搞垮,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堡垒最容易内部松散,外部的压力只会使堡垒内部更团结、密度更大、更有战斗力,怎么会垮呢?”
不了解华为在行业中的成绩时,只是觉得任正非做事很笃定,但当真正了解后,才理解,这才是真正的自信。
03
中国、学习、人才、教育:
华为以及中国未来强大的关键
最后,再来看看第三区间:中国、学习、人才、教育。
这不正是对未来的期望吗?
长期以来,西方世界总是指责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,但时间和事实正在证明,像华为、中兴这样的企业,也能在全球专利申请的排名上遥遥领先,中国已经在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了。
优秀的教育孕育出顶尖人才,顶尖的人才催生出领先技术,高薪聘请人才的华为,在业界数一数二,任正非不仅花200万挖来天才少年,更是几乎把整个中国九校联盟跑了个遍。
对外,任正非是一个极度渴求人才的人,对内,他又是一个相当珍惜人才的人。华为是一个奋斗者的家园,其中有着鲜明的雷锋精神。
因此,华为提出不让“雷锋”吃亏,本质是对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、有苦劳不一定有功劳的默默无闻的员工给予奖励。为了让华为19万知识型员工长期奋斗、不懈怠,华为的激励机制大体上分为以下4块:
① 基本薪酬:薪酬工资,属于固定收入,水平保持在业界前25%。
② 长期激励:虚拟受限股,公司员工持股计划(ESOP),在职期间享有。
③ 中长期激励:时间单元计划(TUP),期限为5年,滚动增减。
④ 中短期激励:年终奖 + 项目专项奖 + 总裁奖,属于浮动收入,与作战单元的收益强挂钩。
另外,你肯定也听说过,华为的股权激励机制很奇特,公司的所有权是归属在近10万名员工手上的,而任正非只占1%左右。
任正非曾表示,华为不会上市,如果要是上市,就成了一家被资本左右的公司,那时候华为就没有办法再去穷国搞网络,就不能去落后地区建基站了。
因为资本是没有理想的,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扑,而华为做的很多事情是违背了资金市场的逻辑的。
但没关系,这就是华为。